橋梁加固,就是通過一定的措施使構件乃至整個結構的承載能力及其使用性能得到提高,以滿足新的要求。也就是要針對橋梁所發(fā)生的不能滿足繼續(xù)使用的狀況進行處理。橋梁加固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小編帶您全面了解橋梁錨噴混凝土加固施工工藝。
采用錨噴混凝土加固橋梁時,其噴射混凝土一般有干式和濕式兩種。其中,干式噴射混凝土在早期加固施工中采用較多,而后來應用發(fā)展起來的濕式噴射混凝土,由于其具有明顯優(yōu)于干式噴射混凝土的特點,因此已成為世界各國噴射混凝土技術的發(fā)展趨向,目前我國也在推廣濕噴技術。下面將對干、濕兩種噴射混凝土的特點作心介紹。
(1)干式噴射混凝土特點。噴射混凝土混合料是在干燥的情況下充分拌和,然后通過送料軟管靠壓縮空氣送到專用的噴嘴處,噴嘴內(nèi)裝有多孔集流腔,水在壓力下通過多孔集流腔與混合料拌和;噴射混凝土的運輸、加水拌和和振搗三個工藝程序,均是利用空壓機產(chǎn)生的壓縮空氣通過噴射機使混凝土以連續(xù)高速噴向受噴面,并和受噴面形成整體一次完成;由于混凝土的混合料是在干燥狀態(tài)下拌和的,而水是在噴射過程中加人,所以,水灰比的掌握完全靠噴射機操作人員的經(jīng)驗。因此噴射機操作人員的施工技術是干式噴射混凝土加固橋梁施工質(zhì)量和效果的關鍵。
(2)濕式噴射混凝土特點。濕式噴射混凝土的明顯特點是:所采用的噴射機允許混凝土混合料在進人噴射機前或在噴射機中加入足夠的拌和水,拌和均勻,然后再通過送料軟管送至噴嘴噴射到受噴面上;所以,混凝土的水灰比能準確控制,有利于水和水泥的水化,因而粉塵較小,回彈較少,混凝土均質(zhì)性好,強度易于保證。但濕式噴射混凝土的設備較干式噴射混凝土設備復雜,速凝劑加人也較為困難。
錨噴混凝土加固橋梁的施工工藝如下:
(1)打毛并清洗加固橋梁構件的表面。
(2)按設計要求在橋梁構件表面安設錨固鋼筋。
(3)安設補強鋼筋網(wǎng)。鋼筋周圍應有足夠的間隙,以便噴射混凝土能完全包裹鋼筋。注意將鋼筋網(wǎng)牢固地綁扎或點焊在錨固筋上,以免噴射混凝土混合料時位置產(chǎn)生移動。
(4)噴射混凝土。首先檢查噴射機是否正常,同時用高壓水沖洗掉打毛時剩余的碎渣,并充分濕潤受噴面。采用干噴法時,將水泥、沙子、骨料按試驗配合比在干燥時充分拌和,內(nèi)摻一定比例的速凝劑(一般按水泥質(zhì)量的2%一5%),然后送進干噴機;采用濕噴法時,按試驗配合比將材料加水拌和成混凝土混合料,然后送進濕噴機內(nèi)。噴射混凝土時,噴嘴與受噴面的最佳距離一般為0.8一1.5m左右,距離過大將增加回彈量,并降低密實度,從而也降低了強度。噴嘴應盡量與受噴面垂直,否則會降低混凝土密實度。當對配有鋼筋網(wǎng)的受噴面進行噴射時,噴嘴應更靠近受噴面一些,且與垂直方向稍偏離一個小角度,以便獲得較好的握裹效果,同時便于排除回彈物。噴射混凝土下垂脫落和回彈量過大,是向頂面噴射混凝土的兩大問題。下垂常常是噴層過厚或過濕造成的。由于新噴上的混凝土混合料,其抗拉及粘結強度都很低,一旦噴射混凝土的自重大于其與頂部受噴面的粘結強度時,即出現(xiàn)下垂脫落。因此較厚的噴射混凝土應分層噴射,前、后層噴射的間隔時間應為2一4h。一次噴射厚度以噴射混凝土不滑移、不墜落為度。既不能因噴射層太厚而影響噴射混凝土的粘結力和凝聚力,又不能因噴層太薄而增加回彈?;貜椢镏兴嗪亢苌?,主要為粗骨料,凝結硬化后則是一種松散、多孔隙的塊體。因此,應及時予以清除,不能使其聚集在結構內(nèi),更不能將其放人下批混合料中,否則將影響噴射混凝土的質(zhì)量。
(5)表面修整。噴射面自然平整,不論從結構強度和耐久性方面來看都是好的。但是,一般來說,噴射面常是過于粗糙,所以一般應及時作表面整平修理。一般可在噴射混凝土初凝后(即噴射后15一20min)用刮刀將設計線以外多余的噴射料刮掉。然后,再噴或抹一層砂漿,或是在噴射面上直接噴或抹一層砂漿。
(6)噴射混凝土的養(yǎng)生。噴射混凝土終凝后兩小時,應開始噴水養(yǎng)生。養(yǎng)生時間應不少于7d。對于水泥含量高、表面粗糙的薄層噴射混凝土結構的養(yǎng)生,是確保其強度形成和避免表面開裂的重要措施。
網(wǎng)頁題目:錨噴混凝土加固施工工藝
網(wǎng)頁鏈接:http://jinyejixie.com/hangye/jiagu/n20036.html
聲明:本網(wǎng)站發(fā)布的內(nèi)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nèi)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lián)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nèi)容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chuàng)新互聯(lián)